《西域研究》
漠漠云天中,又传来大雁的叫声……北风卷地,吹折了遍地的枯草。西域的冬天比中原至少要早两三个月就来到了。这也许是今年飞走的最后一群大雁,它们嘎嘎鸣叫着,向着东南方向飞去……
此时,须发花白的张骞站在彤云密布的荒原上,目光里含着钦羡,追寻着空中的大雁,好像在说:“大雁啊,就算你们不能带我离开西域,至少给我捎个信到长安去吧,告诉我大汉王朝的天子,也告诉我家乡的父老乡亲,我张骞还活着呀!十一年前,陛下亲手交给我的旌节,我还握在手里;陛下赋予我出使西域的使命,我一刻也未敢忘记呀!”
十一年前的一天,汉武帝从一名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在西域的游牧民族中,有一个小国叫月氏国。多年以前,匈奴袭击月氏国,杀了月氏国的国王。从此月氏国就与匈奴结下了深仇大恨。
汉武帝一听,心中生出一个宏伟的计划:何不趁机派一名使者到西域联络月氏国的人,采取内外夹击的办法,给匈奴一点厉害瞧瞧呢?可是,汉武帝的诏书颁布下去后,没有人敢担此重任。毕竟,从长安到西域,一路戈壁荒漠、野兽出没,路途漫长艰险且不说,最可怕的是,还有比虎狼更凶残的匈奴人!就在汉武帝十分着急的时候,他身边的一位侍卫官张骞挺身而出:“我愿意为陛下出使西域!”
汉武帝一听,心中大喜,却又有点疑虑,就问张骞:“那么多人都不敢去,你为何要去冒这个风险呢?你就不怕被匈奴人抓住给杀了吗?”张骞坚定地回答:“大丈夫应以国为家,为国家承担重任,也为陛下分担忧愁。此去即使是九死一生,我张骞也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汉武帝便正式任命张骞为大汉使臣,并挑选了一百多位勇士作为他的随从。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从汉武帝手上接过代表国家威严和使节身份的旌节,带着一队汉家随从,离开了长安,勇敢地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到处寻找月氏国,不幸的是,他们还没走出茫茫的祁连山脉,就被匈奴骑兵给抓住了。匈奴首领单于亲自审问了之后,觉得张骞敢做敢当,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就说:“既然你已经成了我的俘虏,不如就留在我的大帐里,为我做事吧!”
张骞冷笑了一声说:“开什么玩笑!我是大汉天子的使臣,岂能与你们匈奴人为伍!”单于无法降服张骞,只好按照他们处置俘虏的“老办法”,把张骞等人都当成奴隶,发配到荒原上,为他们牧马放羊。
为了磨灭张骞归汉的意志,单于还把当地的一个女奴许配给张骞做妻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沙漫漫,关山万里……屈指算来,张骞在这里已经度过十一个风霜雪寒的年头了!但是,张骞的心中一直装着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他也一直珍藏着汉武帝交给他的那支象征国家威望和尊严的旌节,不时地梳理和抚摸它,鼓励自己:只要一息尚存,就决不辜负天子的信任,一定要完成这个崇高的使命!
公元前129 年,张骞和随从们寻到一个机会,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趁着匈奴人不备,一路狂奔,逃出了匈奴的地盘。等到天亮的时候,一名随从抬头看天空,就着急地对张骞说道:“糟啦!我们回长安应该朝东走,怎么还在往西去呢?”
这时候,张骞高高地举起旌节,对惊魂未定的随从们说:“各位勇士,陛下交给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成,我们怎能像一伙亡命之徒,一路逃回长安城?那样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觐见陛下呢?”于是,他带着随从们人不离鞍、马不停蹄,历尽千辛万苦,翻越茫茫的大沙漠和冰天雪地的帕米尔高原,最后到达了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一带)和康居国(今中亚阿姆河以东、巴尔喀什湖以西)。
这两个小国的人听说他们是大汉天子派来的使者,都十分惊讶,热情地款待了一番之后,又把他们一路护送到了月氏国。
这时候,月氏国已经偏安一隅,获得了暂时的安定。在远离匈奴的侵扰之后,这个小国所居住的地方,水草丰茂,人民安乐,因此他们也渐渐把对匈奴人的仇恨抛到了一边,说什么也不愿且不敢再去招惹匈奴人了。因此,张骞最终没能说服月氏国与汉朝一起联手夹击匈奴。
但是,作为大汉的使者,张骞对大宛、康居、月氏等中亚一带的许多小国,都进行了友好的访问,与这些小国建立起友好、亲善的关系,为日后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打开了通道,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26 年,张骞终于带着少数几个幸存的随从,返回了长安。张骞出使西域,在时间跨度上前后共有约十三年。他和他所带领的一百多名随从,是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的第一人和第一个“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