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研究》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Compositae)红花属(Carthamus)1年生草本植物。现在公认红花属有20~25个种,其中红花是唯一的栽培种。我国红花种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张骞得种于西域”,从西域引入内地,最初主要作为染料,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红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及江苏等省份。在世界范围内,将红花入药使用是我国的独特之处。药用红花主要集中在四川“川红花”和河南“卫红花”道地产区。“卫红花”是河南省历史悠久的名优特产,道地产区主要集中在卫辉、延津及封丘一带,具有量高质佳、蕊长色红、手抓油润、劲攥不折和药香扑鼻的特征,仅次于“藏红花”而驰名全国,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年来,中药材市场行情回暖,药用红花种植范围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但不少种植者对红花种植技术不甚了解,盲目引种造成种质退化,药材品质下降的后果。笔者结合所在的红花科研团队多年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河南道地中药材“卫红花”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1 “卫红花”生态环境与种植历史
1.1 “卫红花”生态环境
卫辉位于河南省北部,新乡东北部,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卫辉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卫水之滨,东经113°51′~114°19′,北纬 35°19′~ 35°42′。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约 43km,东西宽约35km,人口49万(2013年),面积868km2,山区、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为258km2、158km2和452km2,其中耕地3.76万公顷。属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 446.9小时,年均降水量576.5mm,无霜期209天,寒暑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土层深厚,沙质土壤,非常适合“卫红花”的生长。卫辉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卫红花”的优良品质。
1.2 “卫红花”种植历史
“卫红花”为“豫北三花”(卫辉府红花、怀庆府菊花和彰德府棉花)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博物志》对“卫红花”的种植记载:“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清康熙36年(1697年)《汲县志》和乾隆20年(1756年)《汲县志》记载,从明洪武年至清乾隆年间“卫红花”种植甚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河南中药材50余种,“卫红花”名列其中。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第一届有明确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卫红花”作为优质品种参展,受到各国药商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卫辉重视“卫红花”无公害化种植,科学标准化管理,“卫红花”产业蓬勃发展。“卫红花”种植基地先后被列为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工程十大基地、“卫红花”科研基地。2009年部分种植户自发组建“卫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卫红花”被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1年新乡“卫红花”搭载神舟八号飞船,太空育种实验成功。2012年“卫红花”入选“2012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入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同时“卫红花”商标成功注册。2017年河南省农科院红花科研团队完成豫红花1号省内鉴定,河南红花品种选育实现零突破。
2 “卫红花”生态习性
2.1 温度和水分
“卫红花”偏爱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种子在4℃条件下就能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25℃左右,开花期白天温度在21~32℃的地区,一般积温3 500℃就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红花从分枝到开花结实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通常通过控制播期来控制红花生长期间的温度范围。
“卫红花”抗旱怕涝,整个生长周期对水分都十分敏感。根系为圆锥形直根系,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主根上着生许多侧根。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3m,侧根可横向伸展60~90cm,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同时枝叶具蜡质层,可以减少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除萌发期和盛花期需要一定水分外,其他时期对水分要求较少。如果空气温度过高、土壤湿度过大,容易引起红花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开花期遇雨水会导致花粉发育不良,果熟期遇雨水会导致种子发芽。
2.2 光照与土壤养分
红花是长日照植物,早春低温和短日照有利于红花营养生长,促进分枝的形成,夏季高温和长日照有利于其生殖生长,促进开花和灌浆成熟。“卫红花”通常采用秋播,保障其苗期处于短日照条件下,实现根繁叶茂;生长后期处于较长的日照条件下,实现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