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研究》
西汉初年,北方的匈奴异常强大,东败东胡,西破月氏,迫使月氏从河西走廊西迁至中亚一带。控制了西域地区的匈奴屡屡侵扰西汉边疆。为了联合大月氏人夹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通贸易,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为中西交通孔道畅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史称“凿空”。至今,在敦煌莫高窟第322窟中还保存着一组“张骞出使西域”的彩色壁画。从张骞开始,丝绸之路历经汉唐时期不断发展延伸,向西最远可到地中海的大秦(罗马),向南可达天竺(印度),成为中国和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各国通使、朝圣和商贸往来的必经之路。
丝路上的使者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他和副手们曾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天竺和于阗等西域各国,还带回许多国家的使者。从此之后,丝绸之路上使节往来,遂成常态。
我国古代专门有一类描绘域外国度及国内少数民族向中原王朝进贡朝觐的画作,称为“职贡图”。“职贡图”以描绘各国进贡使团形象为主,呈现远人来朝的盛况,为后人留下当时各国服饰、风俗、特产等第一手视觉资料,也展现出古代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场景。
梁元帝萧绎所作《职贡图》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像,图中描绘了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等使节12人,每个使者身后还有一段该国的国情记载。
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丝路畅通,时有“万国来朝、百蛮朝贡”,因此,唐人笔下的“职贡图”更为丰富,有阎立本(传)《职贡图》、周昉《蛮夷职贡图》、章怀太子墓《客使图》等传世。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有不少作品与唐代的政治密切相关,如《步辇图》《西域图》和《职贡图》等,通过对异域各国人物形象的描绘,反映唐王朝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借此歌颂唐王朝的强大。
职贡图 绢本设色 61.5×191.5cm 唐 阎立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职贡图(宋摹本) 绢本设色 26.7×200.7cm 南北朝(梁) 萧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传为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描绘的便是唐太宗时期南洋的婆利、罗刹与林邑等国前来朝贡的景象。全画共27人,人马各自成组,自右向左前行。画中各类种族、肤色的人群,或骑马,或牵羊,或穿长袍,或裸半身,手捧、肩扛各色异域奇珍物产,行走在古道之上。画家以细腻的画风和明丽的色彩,将各色人物形态描绘得灵活逼真,其外貌之奇、方物之珍,令人叹为观止。
五马图(珂罗版) 纸本墨笔 26.9×204.5cm 北宋 李公麟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也属于“职贡图”一类的画作,画面表现西域各国向北宋朝廷进贡名马的情景。此画为长卷,分5段,每段一人牵一马,马取侧面之势,劲健强壮,皆是西域雄马,分属于北宋皇家马厩—左麒麟院和左天驷监。每匹马左侧有题笺,分别说明马的年岁、尺寸、进贡者和年月等。
根据黄庭坚的题笺以及南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记载,上述5匹骏马从右至左分别是:元祐元年(1086年)十二月十六日,西域于阗国进贡的凤头骢;元祐元年四月初三,青唐部首领董毡进贡的锦膊骢;元祐二年(1088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宋禁军拣中进奉的秦马好头赤;元祐三年(1089年)正月上元日,于阗国进贡的满川花;元祐三年闰月十九日,吐蕃羌部首领温溪心进贡的照夜白。画中5位奚官,后两人为汉人打扮,前三人为异族装束,3位异族贡使或高鼻深目、虬髯满腮,或头戴毡帽、半裸衣袍,画面定格的一瞬间似正在牵马训导。整幅画作造型准确生动,构图别开生面,为我们展现了北宋王朝与西域等地朝贡往来的历史图景。
《三骏图》是元代任贤佐创作的一幅人马题材的绘画作品。据作者自识,该画绘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秋季。当年七月,法国教廷曾向元廷进贡异马,引起朝野轰动。
早在至元二年(1336年),元顺帝曾派遣在中国的拂郎国人安德烈·威廉等16人为使,致书罗马教皇,除了建立与罗马教廷的联系,“以开辟两国经常互派使节之途径”,元顺帝希望使节能“带回西方良马及珍奇之物”。为了答谢元廷,罗马教皇委派约翰·马黎诺里一行访华,使团于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抵达元大都。七月十八日,元顺帝在慈仁殿接见使团成员,使团除了进呈国书,还贡献异常神骏的天马为礼物,引起朝野轰动,此事也被记入《元史·顺帝本纪》。元顺帝认为“天马”是吉兆,任贤佐为了颂扬“有德自归四海羡,天马来时庶升平”的盛世太平,藉马年作马图以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