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丝绸之路在隋唐代,很多人都会想到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旅人,比如熟悉的玄奘、裴聿、杜桓。他们步行路线的大致方向与当时的丝绸之路重合。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些远道而来的人,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大唐玄奘(右)
1.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
6世纪末,分离已久的南北朝终于成为隋朝统一的朝代。隋炀帝力图恢复统一,管理西域。他曾派魏杰和杜星曼去联系西域。当时,西域各地的商人大多都集中在张掖进行交易,杨帝命裴聿前往张掖督察直官城,负责处理此事。一方面,裴菊与西域各族人民有着密切的接触。另一方面,他记录了西域的地理风土人情,并将其描绘成五彩斑斓的图画,着有《西域图鉴》2卷。
隋炀帝
此书虽今失传,但《隋书》记载的西域主要交通路线有3条?今若羌、民丰、莎车;另一线经今库车、阿拉苏至喀什;北经今巴里鄂湖至奇台、木垒、吉木萨尔,远至中亚,又称“断叶路”这三条道路构成了隋唐丝绸之路的骨干。
唐代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
以上——上述交通路线可以大致反映《西域图》中记载的地理情况。这三个路utes 在海中结束。当时人们称它为西海。它们实际上指的是今天的地中海、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由于交通路线的不同,对地理的认知存在差异。
唐贞观元年至十九年,即公元627年至645年,玄奘(602-664)西征求法。从瓜州(今安溪(近)出玉门关,越漠河沿沙漠,经义乌(今哈密),至高昌(今吐鲁番),沿天山南麓,越过灵山(布达岭))葱岭北角(布达岭,外观有什么问题)声,嗯,我看到你了,说是苏灵),经过大清池(也就是热海岭伊塞克湖),终于到了天柱。
大雁塔旁的玄奘法师塑像
玄奘所著《西域史记》一书口授辩论。地域、首都、气候、地形、水利、物产、交通、风土人情,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资料。因此,不仅在中国地理学史上,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玄奘今天在描述中亚锡尔河时写道:“汗水浑浊,海潮汹涌。”这显示了当时锡尔河的沙子量。大,水流湍急。这些描写不仅华丽、典雅、简洁流畅,而且在对地理情况的描写上也真实生动,形象生动地描绘在纸上。
爵士河的大致流向
2.王玄策与杜欢的远行
我们对玄奘很熟悉,但唐初著名的旅行家王玄策却有些陌生。贞观十七年(643年)、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咸庆二年(657年)三度到印度。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开辟了一条从吐蕃(西藏)月雪山(喜马拉雅山)和尼波罗(尼泊尔)到印度的新线路。这条路在中西交通史上被称为吐蕃-尼波罗路。
文成公主
当时,中国僧人去印度走这条路。王玄策作为特使第三次走这条路。王玄策的游记今天没有流传下来,但后来在今天的吉隆,在吉隆发现了王玄策留下的著名石刻《唐天柱天竺碑》,记载了主要的游记以及当时王玄策的步行路线。
“大唐天竺碑”的发现地(作者代理)
虽然王玄策的记载不如玄奘的《西域》那么丰富”,我们还是从他留下的寥寥数语中,便能明白王玄策走过的路。王玄策的游记记录了今天尼泊尔的生活风俗和社会状况。虽然玄奘也有记载,但远不如王玄策记载的详细。可见,《大唐西域》中王玄策游记的价值并没有降低。
今日尼泊尔(作者实拍)
大唐天宝十年至宝盈,即751-762,杜欢日食于时(今阿拉伯)在境内逗留十余年,属“京行记”。这本书已经丢失了很长时间。如今,《通典》中仅见1511字,却准确反映了中亚和波斯(今伊朗)、大史、福哈(东罗马)、莫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和其他地方,因此成为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