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研究

综合新闻

郭昕孤军镇守西域的大唐“铁血郡王”!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描述西域边塞的千古名句。上千年的历史已经将西域的边塞化作尘埃,当后人来到西域时,所能看到的只有漫天的黄沙和呼啸的狂风席卷而过。考古队在西域艰难的探寻着,因为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下掩埋着太多的历史,它可能不像西安一样宏伟厚重,也不像南京一样伟大壮观,但西域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凄美与壮丽。因此考古队远赴千里来到西域,行走在黄沙当中,希望发现人类还未曾发现的历史。
然而在西域的探索是艰难的,考古队员一无所获,他们极度失望,然而就在此时,考古队却在新疆等地发现唐代遗址,并在遗址当中发现许多唐代钱币。据《中国钱币》1995年第一期《丝绸之路新疆段历史货币考察纪要》一文中载:“1992年3月中旬,在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什唐代古城遗址,一次出土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钱3000多枚。”不过,让专家感到不解的是,在遗址中还出土许多借粮契,上面落款竟然是“大历十五年”,甚至还有“大历十六年”,要知道“大历”是唐代宗的年号,只用了十四年,何来的“大历十五年”和“大历十六年”?带着这个疑问,专家对古币进行了鉴定,发现确实是唐朝古币,而且不是私铸,而是官铸,专家更加不解,于是翻阅查找了许多史书,并结合遗址出土的文物,终于揭开了真相。当得知那段悲壮的历史之后,专家无不老泪纵横。

我们将时间回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西域堪称大唐最璀璨的明珠。唐朝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朝代,它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以极大的胸怀和气概面对着世界各国,而唐朝联系世界的窗口,就是西域。西域是大唐的骄傲,也是唐朝士兵的骄傲,更是大唐安西军的骄傲。唐朝尚武,军力强大,而安西军又是其中最为精锐的存在,他们镇守着安西等地,守卫着大唐帝国的西域边疆,同时为帝国开疆拓土。在安西都护府最巅峰时,他们凭借两万军队,就可以震慑住西域四百余国,强大如吐蕃也不敢进犯。高仙芝与阿拉伯决战时,手中只有两万军队,却让阿拉伯帝国倾尽全力,虽败犹荣。唐朝以一支边疆军队,就可以与西方的大帝国抗衡,足以可见大唐盛世之时的辉煌与强大。不过没有永远强大的帝国,在高仙芝失败之后,伴随着唐朝盛世不再,安西都护府也逐渐走向衰败,而郭昕,就是安西都护府最后的荣光。

世人皆知唐朝名将郭子仪,并称赞他为“千古第一臣”,却不知道这位汾阳郡王的家族还有一位“铁血郡王”,他就是郭子仪的侄子,郭昕。郭昕出身世家,从小习武读书,并以帝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郭昕成年之后,唐朝荣光不再,边境上强大的吐蕃不断进犯唐朝西部边疆,河西等地告急,郭昕于是奉命率军镇守河西、安西等地,守卫大唐的西域门户。
当郭昕刚来到安西时,他胸怀壮志,一腔热血,希望像自己的祖辈一样,率领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击败强敌,守卫帝国。然而现实无比残酷,郭昕来到安西之后不久,唐朝爆发安史之乱,朝廷从安西军抽调大量精兵镇压叛军,而安西军只剩下万余人。吐蕃对于安西等地早已觊觎甚久,只是惧于安西军的强大,因此一直颇为忌惮。当吐蕃得知唐朝发生内乱,安西军力薄弱之后,吐蕃军立刻倾巢而出,进犯唐朝边境。安西军无力抵抗,与吐蕃军血战之后河西走廊沦陷,朝廷听闻悲痛不已,但却无可奈何。不过朝廷不知道的是,作为大唐边境的河西走廊沦陷,但距离大唐更加遥远的安西四镇与北庭却控制在唐朝军队手中,城墙上飘扬着唐军旗。只是这同时意味着安西四镇与北庭成为孤城,而镇守安西四镇的郭昕一部,成为孤军。但是郭昕与安西军没有胆怯,面对强大的吐蕃郭昕拒绝投降,他率领军队,联合当地少数民族,数次击退吐蕃的进攻。

郭昕在安西坚守着,他看着自己的士兵不断减少,自己的部下离自己而去,自己也一天天衰老,不免悲从中来。郭昕自河西走廊沦陷后,已经与中央王朝失去联系十五年,这十五年间安西军与吐蕃军浴血奋战,他们在城中坚守,自己种粮种菜,铸造钱币,由于他们不知道唐朝年号已经由“大历”改为“建中”,因此才会出现“大历十五年”这样的古币。直到公元781年,郭昕通过使者终于与祖国取得联系,朝廷不敢相信,安西居然还在自己的手中。当朝廷里的大臣们听着使者的讲述时,他们无不痛哭流涕,皇帝对其进行嘉奖,任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并且将四镇所有将士均破格提拔七级。然而除此以外,朝廷已经无力再为郭昕做什么了,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应对内乱已经精疲力尽,对于西域更是无暇他顾,因此郭昕与他的安西军,仍然是一支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