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研究

期刊导读

面具舞的发生学研究 ——以西域萨满文化为例

来源:西域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在萨满教中,面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萨满通神的法器,而且是萨满通神仪式的重要角色,对以后的面具舞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那么萨满面具是如何产生的?可能西域先民早期的狩猎生产和狩猎巫术是促成面具产生的必要条件。萨满教认为,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有灵性和灵魂的,其万物有灵观是萨满对大自然产生敬畏和恐惧的必然结果。富育光在《萨满教与神话》一书中写道:“其源盖来自其`古昔狩猎’,捕息兽或鸟群,头遮草伞,渐近捕捉得矣。”[1]面具在狩猎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为了能够捕获更多的猎物,以面具来吸引动物;二是对动物的一种恐惧心理作祟,害怕神灵动物的报复,不以面具遮面就有被认出的危险。而随着萨满教灵魂观念的发展,面具的意义空间不断扩大。

萨满教是二元论的信奉者,善恶的对峙注定在面具中会出现善神和恶神的不同形象,也体现了萨满教的自然观,所以面对自然采取两面态度:一是服软,二是征服。如果善神面具意味着是对神灵的一种乞怜和敬奉,那么恶神面具就是与恶灵的对峙及对恶灵的恐吓。我们知道,萨满的功能性体现在其通神上,面具从而又充当了与神沟通的媒介。世间只有萨满才能与三界沟通,而萨满必须赋予自己崇高的外在形象。面具便具备了萨满通神的功能,只有戴上面具才能与神沟通,从而达到驱邪禳灾的目的。

按照萨满面具的功能来分类,郭淑云将萨满面具分为狩猎面具、跳神面具(祭祀面具、治病与追魂面具、驱邪逐鬼面具、求子面具)、供奉面具以及丧葬面具。[2]我们从面具的称谓中,也可以确切了解到其所起到的功能。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由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不甚了解,或缺乏理性的了解,包括宇宙观、自然观以及灵魂观在内皆是如此。不同的意识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面具自然也体现不同的原始人类观念。狩猎面具与狩猎相关,无外乎出于对猎物的吸引和人身保护的需要。跳神是萨满所进行的神事活动,而祭祀、治病、追魂、驱邪、逐鬼等活动都涵盖其中,同理可证,所戴的面具也就是跳神面具。供奉面具,从其字面就可以理解,面具并非戴于人面部,而是供于神龛。诸事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发生就有发展,有发展必有衰落。而供奉面具的出现是萨满仪式的一种简化形式,可见萨满文化也在发生渐渐衰退之势。丧葬面具的意义在于保护生者不受干扰和死者免受侵害,同时也起到生者与死者隔离的作用。

萨满面具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神圣性特征。其一,萨满教产生的年代,人类还处于生产力低下的母系氏族阶段,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宇宙的理解是表象的,同时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就会加入自己的想象,甚至幻想。正如富育光先生所言:“这种观念反映了人类初期低级思维时期所具有的直观而简单的形象思维,用身边的树高喻比天的高不可攀,这要比抽象数字喻天观念更原始和古远得多”。[2]因此我们应该从原始思维入手,从周围的生态环境去考虑,解析萨满面具的特征问题。萨满面具的产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其发生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象征思维的必然。因此,我们所说的原始性,只是表示某个时间段内的特征,而不意味着蒙昧和不开化。换言之,原始时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产力的局限性导致了具象的思维模式,萨满面具作为人在萨满仪式中思维模式的体现方式具有象征和具象特征。其二,我们说萨满面具具有神秘性,这一点是与萨满的神秘特征分不开的。萨满作为一个氏族的精神领袖,只有具备萨满潜质的人才可以担任,其严苛的先决条件注定了萨满与众不同。因此,为了保证萨满通神的灵验,萨满所使用的神具是不可以让外人触碰的,以保持其神圣性。萨满面具一般都是由萨满本人亲手制作与保管,即便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传授给弟子,也是一种密授的仪式。由此可见,萨满面具出于一种保护的心态且带有神秘性特征。其三,萨满在氏族中的地位众人皆知,他是整个氏族的希望与寄托,也是唯一能够与神灵沟通的人,在人们的心目中萨满就是神的代言人。而萨满面具是萨满与神灵联系的有效工具,是极为尊贵的神器。萨满在戴上面具之后便承担起保护氏族的使命,替氏族中的人们排忧解难。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把生存置于首位,面具给了人们一种神圣的威严感。因此,神灵赋予了萨满权力,同样也赋予萨满面具以神圣性。